萤石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萤石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亳州夫妻坚持多年给学生免费送豆浆还一直资助贫困大学生

发布时间:2021-01-08 17:42:05 阅读: 来源:萤石厂家

中安在线讯 据新安晚报报道,在亳州城区花戏楼街道桑园路与曙光路交口的一个破旧摊位上,一对卖豆浆的夫妻很不起眼。他们来自农村,却让许多市民感受到了温暖;他们租住在阴暗的房子里,却对困难人群慷慨资助;多年来,他们给学生免费送豆浆、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困难村民,还专门种菜免费送给素食餐厅。他们是年过五旬的李炳倩、信玲夫妇。6月24日,记者来到桑园路的农贸市场,在这条街上出摊位的人,大多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提起“豆浆夫妻”,却无人不知。

李炳倩、信玲夫妇在摊位上忙活。

为省钱早上只吃俩馒头

记者赶到时,正好看到夫妻俩卖出最后一杯豆浆,准备收摊。摊位略显破旧,特别是摊位下方的广告牌已有几处划破,“夫妻豆浆”的字迹也已模糊,但却非常干净。

“我这是老摊位了,大家都知道这地方,重新做展架和广告牌又要花些钱,索性就没做新的。”李炳倩告诉记者,省的钱可以用来帮助人。

“老李每天早上都是在我这花一块钱买俩馒头,然后一边出摊一边吃馒头,从来没有见他吃过菜。”在对面摊位的唐兴奎告诉记者,他在这里摆摊已经20多年了,李炳倩两口子非常节俭,他一直看在眼里,“但是他们对别人却非常大方,送豆浆、捐钱做好事不说,每年的腊八节对所有路过的人,送粥、油条、鸡蛋和包子。”

“粥是我们自己熬的,油条、鸡蛋、包子都是我们从隔壁摊位买的,然后再送给学生和周边的居民。”信玲告诉记者,虽然每年的腊八节至少要花掉三千元,但是看到几百人吃上腊八饭,他们两口子非常开心。

“他们两口子一直为学生着想,为别人着想,自己却省吃俭用,信玲一直体弱多病,这两年经常发低烧,也不舍得去检查治疗。”花戏楼街道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两口子每天三点起床,起早贪黑,一直很辛苦。

每天免费给学生送豆浆

李炳倩告诉记者,他家在谯城区谯东镇石交铺村,1990年和信玲结婚,有一个儿子,如今已有25岁。

1996年,他的母亲去世,父亲随后也患重病,家庭一下子陷入困境。

“2003年,儿子小学毕业后,我们就决定进城,一是陪孩子上学,二是希望能找点活干。”儿子来到亳州二中就读后,他们就在附近租了房子,李炳倩在学校门口修自行车,信玲批发豆浆在学校门口卖。

来自农村,又历经困苦,激发了李炳倩夫妇的善心。亳州二中保卫科科长李景海向记者介绍,李炳倩修自行车有一个“原则”,就是免费给学生修车,从不收费,除非换零部件比如换轮胎才收成本费。而信玲卖豆浆也有一个“原则”,学生喝豆浆没带钱的就免费送,对困难学生也免费送。

很快,两口子发现靠修自行车和批发豆浆难以维持生计,儿子读初一的第二学期,他们就因交不起学费找到班主任,申请减免。好在儿子努力,每次成绩都在年级前五十名,学校按照政策每学期减免了三分之二的学费,解了燃眉之急。后来,他们决定不再批发豆浆,自己买设备加工,然后出摊卖,同时兼顾修自行车。

“我们从2009年开始,利用学校上午课间大休息的时间,每天送50杯豆浆到课堂,免费给学生喝。他们正是长身体的年龄,有些来不及吃早饭的,能及时喝一杯。”信玲告诉记者,他们两口子抬着一箱子豆浆爬楼的时候挺费劲的,但想想孩子们的期待,就一直坚持下来,“这些年送了多少我们也没算过,好几万杯是肯定有的。”

亳州二中搬走后,夏侯小学一个分校入住到这里。考虑到小学情况特殊,就没有继续在课间集中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仍然在校外免费送,而且不限于学生。

一直坚持资助贫困大学生

“他们两口子心眼真好,每天都给我们环卫工人送豆浆喝,来街上卖菜的菜农他们也送。”在街上负责保洁的田玉美对李炳倩夫妇称赞不已,“除此之外,还给我们送清凉,比如矿泉水、花露水、洗衣粉、毛巾。”

来买豆浆的顾客芮亚波,见到记者来采访后一直没有离开,他告诉记者一个细节:李炳倩左臂上有一个十几厘米的伤疤,是以前到乡下给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送钱时摔伤的,他一直没有说过,前段时间闲聊才知道。

“那是2013年,我本来只捐助了一名大学生三千元,后来又了解到大杨镇程庄有一个女生家庭困难,需要捐助。我知道消息后,借了三千块钱,骑着电瓶车跑了几十里路送过去。”李炳倩告诉记者,他回来的路上天已黑,对面来车灯光照得眼睛看不清,结果滑倒在石子堆上。

据了解,在捐资助学上,李炳倩两口子一直不遗余力,经常性对学生献爱心,从几百到几千不等,而且从来不参加仪式,也不留名。除此之外,每年至少帮扶一名考上大学的贫困生,以前每个学生给三千元,从去年开始,每个学生给5000元,而且这些学生在上大学期间遇到困难,他们也随时伸出援手。

据李炳倩介绍,牛集镇康店村有一农户,丈夫失明、妻子智障,下面有四个孩子,正好老二和他儿子同一所学校。他核实情况后,对考上大学的老二每年都资助三四千元。今年老二已毕业,老三也将要读大学,他会考虑继续资助这户人家。

四亩蔬菜他们没卖过一斤

从去年开始,李炳倩在老家种起了蔬菜,除了自己家的一亩多地,还流转了两亩多地。但是,却一斤没有卖出过。

“去年,我听隔壁街的张俊海说,亳州有一家提供免费素食午餐的餐馆,我就决定把种的蔬菜免费提供给这家餐馆。”李炳倩告诉记者,四亩地的蔬菜全部送了出去。

“我认识李炳倩三四年了,我们一直互相支持。前年下半年,我在他老家帮忙干活时,他们村有一座桥塌了,他就捐了一万块钱修桥。”张俊海告诉记者。据张俊海介绍,有一年他们组织收集旧衣服捐赠给西部,运费都是李炳倩出的。

看到别人有难就不能不帮据介绍,李炳倩夫妇的儿子成绩一直优异,高考考了620多分,被福建的一所重点院校录取,如今已毕业三年。前不久,儿子从芜湖一家企业辞职,目前正在为公务员考试作准备,已经在笔试中取得了同岗位第一名。

“对于做善事,我们两口子肯定是互相理解并且互相支持的,之所以做了这么久,关键是儿子的理解和支持。”李炳倩告诉记者,儿子比较安静,话不多,也经常跟着做好事但是同样不张扬,在学校的时候他勤工俭学,尽量减轻他们的负担。

记者随后走进李炳倩夫妇租住的平房里,几十平方米的房屋内,生活用具加上生产豆浆的设备、材料,都在这里,没有看到一件家用电器,就一辆电动三轮车还算值钱。

一位邻居介绍,李炳倩家连风扇也没有买,夏天天热的时候就在外面乘凉,到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去睡。“没办法,看到别人有难不帮我们内心过不去,帮了也只能尽微薄之力。我们家的收入全靠豆浆摊,每天能卖300杯,每杯1块钱,学生放假的时候卖不到200杯,除去成本,也挣不了多少。”李炳倩告诉记者,每年捐助的钱物少则一两万元,多则三四万。

“这些年的存款也就几万块钱吧,买房子不敢想。不过儿子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我们再苦再累也要尽量满足他,否则真的对不住儿子。”信玲说。

国庆节苏州游玩

这就是我

如何使用空调结尾

优秀作文我战胜了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