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石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萤石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降糖口服药您悠着点吃-【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11 16:20:54 阅读: 来源:萤石厂家

【健康讯 2016年6月24日】健康资讯频道为您提供全面健康资讯,用药知识等健康相关资讯,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最优质最全面的健康资讯,为用户的健康保驾护航!

据调查,有85%左右的老年人几乎每天都需要药物来维持机体功能,这其中有将近一半的人每次同时使用3种以上的药物。如果用药习惯不合理,则可能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危害。本期我们将集中盘点老年病友常见的不良用药习惯。

病例1:不听医嘱听自己的

陈树军(化名),今年只有50岁,但由于病痛的折磨,他看上去要苍老许多。36岁便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他,开始的时候对疾病比较重视,也自己买了血糖仪。他自认为十几年来在用药方面从未松懈过,每次来医院仅让医生给开稍多于半个月的药量,目的是督促自己在药尽之前来医院开药,以防止病情恶化,可他多数时间来医院只是为了拿药,却将医生给他开的监测血糖的单子扔到一边,家里的血糖仪也在一年后被闲置。

42岁时,他偶尔检测血糖后,医生为其调整了治疗方案,将初始的糖适平改为拜唐苹和美吡达,并继续服用二甲双胍。陈大爷当时也不知道调整方案是因为血糖控制不达标,还以为是长期服药产生了耐药性的缘故。而3年之后的一天,陈大爷发现二甲双胍的说明书中标明“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于是害怕此药伤肝肾,就自作主张停用了二甲双胍,于半个月后改用胰岛素治疗。由于他同时患有血脂异常、心脑血管疾病,于是自行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25毫克/日),希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直到两个星期前,陈大爷由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来到急诊,在输液治疗10个小时后病情方才得到缓解。但在几天后的复查中,他的病情又出现反复,血糖高得更是无法测出,无奈之下只得再次住院。

主治医生点评(天坛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张春芳)

这位患者自认为十几年来按时服药,没有松懈,但他的血糖一直控制欠佳。而且即使他经常来医院开药,却很少做相应的血糖检查,医师也无法及时根据病情调整药量。对于二甲双胍,许多患者存在误解,由于服药不规律,且不监测血糖,不管采用何种治疗方案都很难使血糖达标。此外,患者自称每半个月来医院就诊一次,但事实上他一个月才来一次,而每次开的药量只能维持半个多月,那么,在这两次拿药的间隔中,就必然存在着药物减量或停止的情况,这也是造成血糖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他来说,阿司匹林是可以服用的,但是剂量过小,不足以发挥作用,反而更容易产生耐药性。

病例2:我自己的病自己知道

今年59岁的李素香(化名)于1997年做了胰腺炎手术,第二年来医院复查的时候被告知得上了2型糖尿病。身高不到160厘米的李阿姨体重却高达92公斤,由于肥胖医生建议其进行口服降糖药治疗。

这11年间,她吃了许多种降糖药物,多得连她自己都记不清了,医院里能买到的降糖药她几乎都吃过,但这些药却没有一次是她自己买回来的。原来她的儿媳在医院工作,每次都是儿媳替她买药。哪个药购买的人比较多,哪个药反应比较好,儿媳就给她买哪种药。可李阿姨总说“我自己的病自己知道”,不用吃那么多药,所以有时候就不听儿媳的嘱咐,忘吃或者少吃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为此这婆媳俩不知吵了多少次。

去年春节的时候,李阿姨得了感冒。由于怕亲人团聚时传染给其他人,就买了很多感冒药,但不知为什么吃了药后感觉不舒服。于是她自己暂停了降糖药,待半个多月后感冒好转才重新开始服药。此次住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脑梗死而导致使舌头和手脚不听使唤,幸好危及的是小血管,在神经科治疗后情况有所好转,但由于血糖过高又转入了内分泌病房,至于有无其他并发症还需要进一步检查来。李阿姨不仅患有糖尿病,而且一直伴有高血压和眼底病变。不久前一次摔伤后,由于血压升高,更是擅自将降压药的剂量增为原来的2倍。

主治医生点评(天坛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张春芳)

这位患者长期以来疏于对血糖的监测,而且吃饭用药都不规律,更是一次也没有到医院复查过。在用药方面,也是家人让用什么就用什么,没有考虑到服药过程中的个体差异,而且在合并感冒后,也没有经过医师的同意私自停用降糖药,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患者自行调整降压药的用量,会使血压波动频繁,很可能对血糖和心脑血管造成不利的影响。

这两位病友患病时都比较年轻,但随着病程的延长,却没有增加对疾病本身的关注。虽然并未引发严重的并发症,但他们都缺乏必要的饮食控制,又没有配合积极的运动治疗,而且在用药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私自更改药量;服药不规律,时断时续;药物合用时私自进行调整;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个体化用药方案等。希望这些能引起广大病友的足够重视。

常见的六大安全隐患

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日益衰退、机体总体功能的下降,各种慢性疾病慢慢“找上门”,开始每日“大把大把”的吃药,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和安全幅度都显着下降,药物治疗量和中毒量之间的安全范围变小。一般来说,老年人用药主要存在以下六种安全隐患。

1.不遵医嘱,凭经验吃药

许多老年人因自身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长期服药且药物种类众多,多少懂得一些疾病的用药种类和方法,就自认为“久病成医”。每当身体不适的时候,总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吃药。

安全提示:“久病成医”的做法并不科学。病人需要在专业大夫的指导下,充分评估个体化情况,有针对性地用药,否则轻则达不到治病的目的,重则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二次伤害。建议病人遵从医嘱,一是防止用药出现偏差,二是节省药源,三是防止药物滥用,四是保护自身健康。

2.自行加大用药剂量

老年人因为长期患病在心理上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负担,迫切希望快速治愈,所以往往当一类长期应用的药物疗效不如从前明显,或是新药没有在短期内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时,就自行加大药物剂量。

安全提示:医生或是药师开具的用药处方都是根据病人的自身病情和身体条件等开出的、符合病人病情的药品。老年人身体的各脏器在逐渐衰退,对药物的毒副作用灵敏。自行加大用药剂量,往往容易导致中毒,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增大,轻则影响药物疗效,重则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大胃肠道和肾等脏器的负担,影响病情,甚至可能导致病情恶化,治病不成反生成“新”病。

3.因怕麻烦,不复查

处方药只能医生开一次抓一次,不可二次利用。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需要长年累月吃药,所以许多人怕麻烦。为了省事,往往“一方”使用好几年,看过门诊后也不定期复查。

安全提示:疾病往往变化的比较快,疾病的不同时期和状态给的药量不尽相同,需要定时复查,而随诊的主要目的就是根据病情的改变,适时地调整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如果怕麻烦,放松随诊的一些过程,往往病性和药性都已经改变了,可是吃的药还是疾病前一阶段的用药方式和量,这么做往往事与愿违,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严重的可能耽误疾病的治疗。尤其是一些病程长的慢性病,如果一种药吃很久,中间不作评估,基本的心电图等安全指标也不作定期检查,对肝肾脏的损害非常大。例如,长期用他汀类降脂药会损害肝功能,需要定期检查肝功能。

4.把药当成礼品、补品

孩子为了孝敬父母,买些补品给父母吃;老人认为年龄大了,啥都缺,所以啥都吃。时下,许多人开始把高档药品当作礼品互相馈赠,而老年人“幸运”地成为了这些礼品的馈赠对象。

安全提示:高档药品也是药品,不是食品,不论中药还是西药,都有药性,也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有些药的不良反应当时可以显现,但有些却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可以显现。例如马兜铃酸,本身是清肝火的药品,但使用不当可以引起腹泻、恶心、食欲不振等副作用,严重的可导致脏器的损伤,引起肾病。还有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含有珍珠粉或是牛黄的高档药品,送人和自用都需谨慎。

5.越贵的药越好

在如今注重自身健康的年代,很多人迷信“越贵越好”,认为药品越贵疗效越好。同时,盲目推崇新药,不惜血本花大价钱买来吃。再加上媒体的宣传,形成了追“新药”族。

安全提示:药品的价格受到定价机制的控制,主要与药品的成本有关,也就是原材料和包装,往往还要附加宣传费用。由此不难看出来,某些药品价格高不等于疗效高。如果仅盯着价格买药,不仅疗效无法确定,而且不良反应未知,有可能和病人现在服用的药品发生相互作用,增加或是减弱目前所服药品的作用都未可知。

6.用牛奶、茶水等服药

许多病人都知道服药用白开水,但仍有些老年人怀有侥幸心理外加医药知识了解较少,喜欢按自己的饮食习惯用牛奶或是茶水等服药,或是改变服药的顺序以及时间。这些都可能对自身产生危害。

安全提示:咖啡、牛奶和茶等含有茶碱等未可知的物质,这些物质与药品相互作用,会对药效产生一些影响:①减弱或是增加药效;②改变药性,使药物失去药效;③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肾脏负担。同时,如不按方法服药,也可对药物作用发挥产生影响。

糖尿病口服药物的种类

口服降糖药大体上有四类,虽然同为降糖药,但不同种类药物的降糖机制和作用是不同的,所以老年病友在选择药物时要根据自身病情和并发症的发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1.促胰岛素分泌剂:顾名思义,此类药物作用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以达到降糖效果。人体内控制血糖的激素有两种,一种是降糖激素(胰岛素),另一种是升糖激素,当两种激素水平平衡时,血糖就会处于正常范围内,反之则异常。促胰岛素分泌剂的作用机制就是药物作用于分泌胰岛素的细胞上,促进细胞分泌,增加胰岛素总量。促胰岛素分泌剂分为磺脲类和格列奈类。①磺脲类:常见的有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格列本脲降糖作用强,但易出现低血糖,尤其是老年人。格列齐特降糖作用温和,降糖效果亦较好,适合老年人。格列喹酮降糖作用弱,但其不主要经肾脏排泄,适用于老年病友或糖尿病肾病者。格列美脲降糖作用高效持久,其既促进胰岛素分泌,又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且较少发生低血糖。另外,其对心血管的影响也较小,适宜老年病友应用。②格列奈类:作用机制与磺脲类相似,较少发生低血糖,另外因其大部分经肝胆代谢,更适合老年病友或糖尿病肾病者。

2.胰岛素增敏剂:此类药物主要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其通过加强胰岛素作用而达到降糖效果,但不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总量。此类药物主要适用于那些有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度下降)的患者,但其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对伴有肝功能受损或心脏功能障碍的老年病友对此类药物应慎用。

3.双胍类:此类药物主要有二甲双胍和苯乙双胍,其主要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对胰岛素敏感性,并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总量,降糖同时可降体重、降血脂,应用此类药物不会发生低血糖,但肝肾功能减退或高龄病友,双胍类药物的代谢、排泄周期会延长,容易出现乳酸性酸中毒,选择药物时应加以注意。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其作用机制是延缓糖吸收而起到降糖效果,具有降低餐后高血糖的作用,因其不增加胰岛素分泌,故不易发生低血糖。此类药物可单独用药或与磺脲类、双胍类合用。单用此类药物不会引起低血糖,但如与磺脲类或胰岛素合用,可发生低血糖。

怎样合理选药?

老年病友在选药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认为价格高的药物比价格低的药物疗效好,二是认为进口药物比国产药物疗效好,这种选药方法是不正确的。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种类较多,且患者间身体情况存在差异,所以老年糖尿病患在选药过程中不能依靠从众心理去选择,应强调个体化用药,适合他人的药物未必适合自己。评价药物的好坏,除了看其本身外,更重要的是要看药物是否适合病友的身体情况。由于老年病友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减退,或心功能不全等脏器功能减低现象,所以选药及用药时应极为慎重。如肾功能不全者,双胍类和磺脲类药物应用受限;心功能不全者,双胍类和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应用受限;胃肠道功能紊乱者,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应慎用。同时,由于格列本脲降糖作用强而持久,易出现低血糖,所以老年病友也应慎用。因此,在合理选择降糖药物方面,应听从医生指导,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药物,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正确用药的三个原则

目前,口服降糖药物种类较多,即使同一种类降糖药在各厂家应用的商品名也不同,因此极容易造成老年病友对药物混淆的现象。另外,由于不同种类降糖药作用机制不同,如果掌握不好用药原则,将会严重影响病友的身体健康。因此,老年病友在服用降糖药时,应掌握好以下原则:

1.掌握正确用药时间:目前,口服降糖药的用药时间主要分餐前、餐中及餐后三种。其中,餐前用药时间还可细分为两种:①早餐前一次用药,主要为各种缓(控)释剂、格列美脲及胰岛素增敏剂。三餐前均用药主要为磺脲类中短效制剂和格列奈类药物。②餐中服用的药物,主要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③需餐后服用的药物,主要为容易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双胍类。

2.掌握正确用药剂量:病友在口服降糖药过程中,切忌降糖心切。药物合理剂量应为医生指导用量,切不可急于降糖而擅自加大用牧炕蛄嫌靡?因为过度用药或不正确的联合用药都会造成低血糖现象,再加上老年病友易并发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变,一旦发生低血糖将可诱发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死,后果很危险。

3.根据病情调整药物种类:由于磺脲类药物存在药物继发性失效现象,也就是说开始阶段的降糖效果较好,但随着病友病程的延长,此类药物的降糖效果逐渐减退,因此,病友要经常监测血糖控制情况,当出现血糖控制情况不好时,要及时请医生调整用药。

(实习编辑:谢运胜)

南昌圆弧

北京保险丝电阻

广东单仓粉粒物料半挂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