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石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萤石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伍迪艾伦走到人生边上-【zixun】

发布时间:2021-10-12 19:38:23 阅读: 来源:萤石厂家

伍迪·艾伦终于憋不住了。

“我该给#Me too运动当代言人”的说法一出,今天的美国新闻界炸了锅。

已经被钉上了耻辱柱的恶人,竟然还如此大言不惭?

不过,一个人敢这么说:“我做电影50年了,和数百个女演员合作过,无论明星还是新人,从来没有哪怕一位指摘过我非礼”,他也的确不是一场“运动”就能盖棺定论的。

其实“代言”云云,和以往许许多多的伍迪俏皮话一样,分明还是深深的自嘲。

远在#Me too旋涡之外,可能我们反而更能看清其中的真相。

为什么我们还是该保卫伍迪·艾伦?

文|吴泽源

作者简介:曾用笔名Qtn,北京电影学院硕士毕业。长期为平媒、自媒供稿。自我定位暂时是爱德华·诺顿在《鸟人》中形容的逃兵二五仔,正努力寻求回归兵营。

伍迪·艾伦的声名,在近两年简直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两年前,他还是美国电影的骄傲。他总共获得过4座奥斯卡小金人和15次奥斯卡提名,美国人把他视为卓别林和比利·怀德之后,最杰出的喜剧天才。在目空一切的法国人眼里,他则是好莱坞唯一的知识分子:他首次去巴黎拍片,就惊动了法国的两个国宝级演员(玛丽昂·歌迪亚、蕾雅·赛杜)和一个前总统夫人(卡拉·布吕尼)。

《午夜巴黎》里风华绝代的玛丽昂·歌迪亚和蕾雅·赛杜

但仅仅两年后,人们对他的评价就有了360°的翻转。随着他在26年前对养女迪伦·法罗的疑似性侵事件被再度翻出,媒体和网民也开始对他进行新一轮的讨伐。随后,事态就如滚雪球般不可收拾:与他合作过的影人纷纷和他划清界限,之前对他器重备至的制片公司也决定与他中止合作;他的电影生涯,似乎在一夜间已经走到终点。

>

老Woody在阿根廷记者Jorge Lanata一档电视访谈节目中表示自己支持#MeToo

众声的喧哗,容易掩盖很多实质性的问题;正反两方之间的相互攻讦,也容易让人们偏离重点。在这里,我只想对于伍迪·艾伦的困境,提出几个我所关心的问题,然后给出自己的回答,并希望它们不会太过偏离问题的核心。

1

伍迪·艾伦被好莱坞“封杀”,

会为影迷带来很大损失吗?

很遗憾,即便我再喜欢伍迪·艾伦,也没法对这个问题得出一个肯定的答案,因为很明显,自从进入新世纪之后,伍迪的创作巅峰,就已经彻底进入过去时了。

不信我们就可以看看,在伍迪近十来年的作品中,有几部可以达到他在70到90年代的那些杰作的水准?答案或许是零。

《赛末点》更多像是对自己前作的重复

新世纪口碑最高的伍迪·艾伦作品,一部是《赛末点》,一部是《午夜巴黎》。但前者除了故事背景设置在伦敦之外,和伍迪的前作《罪与错》几乎没有多大区别;而后者的良好口碑,也更多要归功于巴黎的醉人风光。如果把它放到伍迪上世纪的作品序列中,你会发现它实在甜得有些发腻。

至于伍迪在其他年份奉献出的作品,就更耐不住人们的审视了:《爱在罗马》和《独家新闻》,不过是在回收利用他几十年前写的段子;《蓝色茉莉》和《摩天轮》,也只是对田纳西·威廉斯和尤金·奥尼尔戏剧的临摹。《咖啡公社》和《六场危事》这样的作品,或许原创性要略高一些,但我们能明显看到伍迪在表现同类主题时,与巅峰期相比的力不从心。

去年上映的《摩天轮》不免让人产生“廉颇老矣”之感

又或许这并不是力不从心?

在2015年接受采访时,伍迪曾说:“我已经变得太懒,以至于不想拍出杰作了。”在讲述他创作生涯的纪录片《记录伍迪·艾伦》中,与他合作的演员也大多透露:他已经很少指导演员,而他对每个镜头只需拍上两三条,就完全OK。

这种主观上的懈怠,或许可以解释伍迪的作品在近二十年里的质量滑坡。他的近作更像是一个个流水线产品,其中具备着一部伍迪·艾伦电影所应有的元素:大明星、爵士乐、精良的制作,和机智的伍迪式对白。但它们不再具有伍迪对中产阶级的尖锐自省,也不再具有创作者对片中人物的深刻共情。一言以蔽之,伍迪的大部分新世纪电影都只是徒具其形,却丢掉了灵魂。

比起近作,不如多刷几遍老伍迪的老片收获得更多

所以对影迷来说,如果伍迪从今天开始退休,那么大家也不会受到太大损失。毕竟指望八十多岁的他拍出一部回勇之作,在现在的情形下,已经有些不切实际。所以我们与其对他和某位小鲜肉的合作满怀期待,倒不如从片库中翻出《安妮·霍尔》、《子弹横飞百老汇》和《解构爱情狂》,再度重温。我相信,即便你是第五次或第六次重看这些电影,你从其中获得的东西,也会远远多于你从伍迪那些不咸不淡的近作中的所得。

2

伍迪·艾伦应该被封杀吗?

即便伍迪今天退休,影迷们也不会有太大损失。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伍迪并没有主动选择退休,他是在好莱坞的反性侵运动声浪之下“被退休”的,这中间的区别就大了。

伍迪·艾伦与前女友米娅·法罗的家庭肥皂剧,是一出只有当事人才知道内情的罗生门,而两方的支持者,也都能找到佐证自己观点的理由。

伍迪在当时的官司中被判无罪,但负责官司的州检察官相信他的确有罪。这位检察官自称,他之所以不继续追查此案,只是出于保护幼女迪伦的目的。这位检察官的说词,为很多人对伍迪的攻击提供了论据:他虽然没有被定罪,但这并不能证明他的清白。

但从另一方面,迪伦的养母米娅·法罗,也有教唆养女向公众说谎的嫌疑。她拍摄的迪伦自白录影带,有多处重拍痕迹;迪伦告诉儿科医生她被伍迪触碰了私处,但当医生问她私处在哪时,她指的却是肩膀。

“甜茶”宣布与伍迪划清界限,并捐出片酬

不论内情如何,有两个事实我们都不容忽视:

1. 法庭从未发现任何能证明伍迪性侵过迪伦的实质性证据。

2. 如果就如伍迪的反对者所说,娈童惯犯很擅长在泄欲的同时,不留下任何痕迹;那么,也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伍迪是娈童惯犯,因为在他八十多年的人生中,这是他唯一一次遭受娈童乃至性侵的指控。

在一个健全的法制社会中,“疑罪从无”,本该是人们在面对嫌疑人时所应坚持的原则。然而在网民与好莱坞同行对伍迪的态度中,我们却完全没有看到这种原则的体现。

在情绪的盲目宣泄中,没有人愿意考虑证据的重要性。而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之下,与伍迪合作过的同行也纷纷选择了明哲保身。这是因为他们在短短几天之内就看透了伍迪的本质吗?当然不是。他们担心的,只不过是因为不顺应公众舆论,而成为媒体与网民的下一个靶子。

至于将伍迪与哈维·韦恩斯坦和凯文·史派西之类好莱坞油腻男混为一谈的观点,就更是天方夜谭。事实上,如果同行的翻脸不认人证明了任何事情,那也只能是伍迪从来都没有真正融入到好莱坞的社交圈子中。

伍迪被舆论侵吞可谓“墙倒众人推”

伍迪的作品一直是家庭作坊电影:他有着长期合作的制片、摄影、美术和剪辑伙伴。而这些合作者基本上都与他一样,扎根在纽约。于是伍迪一向和洛杉矶的声色犬马毫不相干,他遭受墙倒众人推,恰好证明了他和好莱坞权力系统的格格不入。

至于曾经合作过的演员们对他的反戈一击,除了出于对舆论的忌惮之外,或许还是对他的“放养式”导演手法的报复。他们无法像二十年或三十年前与伍迪合作的演员那样,轻易收割荣誉,于是他们和伍迪划清界限,自然就不会为自己带来多少损失。

说到底,伍迪的境况,反映的只是自己在好莱坞的失势。这一方面和他不愿与同行交际的习性有关,一方面也要归咎于他近年来对作品质量的半弃疗态度。

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他的高傲和弃疗都不是问题的重点。重点在于,人们究竟有没有资格因为不喜欢一个人,就剥夺他工作的权利?答案显而易见。如果你认为伍迪的确有罪,那就请用事实说话,用法律和舆论武器,让他身败名裂;但如果你手中不具备实质性证据,那就请你放下廉价的道德判断,尊重他从事工作的权利。

任何其他的做法,都只会是披着道义假面的恶行。

3

我们会如何记住伍迪·艾伦?

好莱坞反性侵运动更扯淡的一个特点,是用当代美国的道德标准,来衡量一切先前的艺术作品。凡是不符合此标准的作品,都要接受批判;伍迪的不少作品就成为了牺牲品,因为它们表现了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之间的关系,有所谓厌女倾向,且没有足够多的有色人种角色。

在我看来,用道德与政治标准来衡量一部电影的艺术价值,从来都是最低级的做法,而且无助于催生有趣和有力度的作品。美国电影市场之所以被漫威电影这样的垃圾充斥,正是这种倾向的集中体现:一部电影的成功已经不在于是否言之有物,而在于是不是没有冒犯到任何人。

所以反性侵运动的种种指责,丝毫不会减损伍迪·艾伦前三十年的电影生涯的光彩。他的杰作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永远言之有物。

当他想要表达温情时,他可以像在《无线电时光》与《丹尼玫瑰》中一样温柔。

《无线电时光》《丹尼玫瑰》中他可以温情脉脉

当他想要自我批判时,他又可以像在《丈夫、太太与情人》和《解构爱情狂》中一样犀利无情。

《丈夫、太太与情人》《解构爱情狂》他又可以犀利无情

当他想要放飞自己的想象力时,没有多少人能企及他的神奇脑洞,就像在《子弹横飞百老汇》和《开罗紫玫瑰》中一样。

《子弹横飞百老汇》《开罗紫玫瑰》中他还可以想象无边

而当他想要表现浪漫时,也没有哪个同时代美国导演能成为他的对手。你怎能忘记他和《安妮·霍尔》在布鲁克林大桥前的缠绵,和他与黛安·基顿在《曼哈顿》的瓢泼大雨中躲进的那家天文馆?你又怎能忘记《丈夫,太太和情人》里的他与朱丽叶特·刘易斯,在电闪雷鸣的天际线前的一吻,以及爱听科尔·波特音乐的蕾雅·赛杜,在巴黎夜风里的微笑(《午夜巴黎》)?

老伍迪电影中那些美好让人难忘

即便忘掉上述的所有特点,伍迪的电影依然能满足艺术的基本功效:抚慰人心。不知道有多少神神叨叨、自我憎恨、浑身强迫症的小知识分子,曾经被他在悲观中满含乐观的人生态度所治愈。就像卓别林与巴斯特·基顿一样,伍迪在为身处困境的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认同的形象。他或许没法改变世界,但他至少能让你更好地接受自己的缺憾。

在这样杰出的艺术面前,所有的争议都只是过眼云烟。所以即便伍迪的创作状态已不复当年,但是在他被确凿证明有罪之前,每个影迷都有必要用行动来保卫他。

THE END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上海荨麻疹医院

天津市治疗灰指甲医院

北京301医院nk细胞

惠州哪治疗白癜风好